去年秋季,五寨縣現代加工型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里,聯合收割機在緊張作業。 張向榮攝
本報訊 (記者劉鑫林)2023年以來,我市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、國務院和省委、省政府關于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的決策部署,把穩糧保供作為“三農”工作頭等大事,緊盯全年目標,壓實生產責任,狠抓政策落實,強化技術服務,多措并舉奮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。2023年全市糧食播種面積穩中有增,單產、總產雙創歷史新高,平均單產達到314.58公斤/畝,總產繼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40億斤大關,達到40.63億斤。
全力以赴穩面積。一是壓實生產責任。嚴格落實糧食生產責任制,將生產任務逐級分解到縣、鄉、村、戶,并簽訂責任狀。二是強化政策支持。為全市55萬余農戶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、糧油種植一次性補貼4.76億元,充分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。三是防止耕地撂荒。全面開展耕地撂荒摸排整治,逐地塊核實遙感監測疑似圖斑,復耕復種耕地4.8萬畝,全市糧食播種面積增加0.84萬畝,達到645.67萬畝。
多措并舉提單產。一是突出項目帶動。打造玉米單產提升項目區12萬畝,新建有機旱作農業基地8.9萬畝,建設省級良種繁育基地3萬畝,支持103個規模經營主體單產提升,開展玉米“一噴多促”作業60.5萬畝,帶動全市糧食作物均衡增產,平均單產增加1.8公斤/畝。二是筑牢技術支撐。制定《糧食作物生產技術指導意見》,在品種推薦、技術推廣等方面細化部署,示范推廣新優品種30余個,集成技術10余項,提升科技水平。三是做實為農服務。開展千名農技人員進村入戶服務活動,建立“包縣指導、蹲點服務”工作機制,組織培訓517場次,指導種植戶3萬余人次,為糧食生產保駕護航。
千方百計減損失。一是做好自然災害防范。制定應急預案,及時發布預警預報,會商研判災情動態,落實抗旱補灌、防澇搶排等防災減災措施。二是做好病蟲害防控。制定《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》,建立測報站點13個,發布《病蟲情報》8期,開展防治460萬畝次,挽回糧食損失1.7億斤。三是做好機收減損。推進農機農藝融合,加大農機手培訓,降低機收損失,全市玉米機收損失率降至2.52%,減損玉米300萬斤以上。
(責任編輯:蔡文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