戎愛云隨公路建設千里行新聞采訪團采訪
新聞能創造奇跡,新聞的力量有時很強大、很神奇。1999年8月4日,《忻州日報》發表長篇述評《一面精神的旗幟》,在當地產生了轟動效應,其影響之大、范圍之廣,令我刻骨銘心,至今難忘。
上世紀末期的1999年,山西省的交通建設如火如荼,全省版圖最大的忻州自然不甘落后,多項交通指標引領全省第一,我作為地區交通局的宣傳科科長,盡享天時地利,撰寫的消息、通訊、特寫等各種題材的新聞稿件頻頻見報,頭版頭條、通欄圖文、大塊頭文章,可謂風光無限,奪人眼目。但長期單打獨斗似覺故步自封,難有突破,為了擴大交通影響,集中反映忻州地區交通建設成就,強化質量意識,凝聚合力,攻堅克難,再掀交通建設新高潮,我將交通宣傳的“瓶頸”和領導再三述說,睿智、務實的智俊德局長表示理解,并同意我的建議,很快邀請《中國交通報》《山西日報》《忻州日報》等8家新聞單位,轟轟烈烈開展了一次“公路建設千里行”新聞采訪活動。
這次活動的啟動儀式甚是壯觀,地區交通局的全體中層干部參加動員會,8家新聞單位領導和岀征記者悉數到場,智俊德局長親自作動員講話,分管交通工作的副專員李玉清寄語希望并授旗。之后我陪記者們東南西北走了一大圈,對全市交通建設和發展有了深度了解。特別是在晉西北扶貧公路采訪中,面對這條全長288公里,途經偏關、河曲、保德、岢嵐、寧武、靜樂等6縣,連接5個縣城、24個鄉鎮、454個行政村,直接受益人口40余萬的運輸大通道,記者們震驚了,紛紛走進工程建設工地,以筆和鏡頭記錄書寫時代的平凡人。采訪結束之后,各媒體發揮各自優勢,或長篇記述,或通訊特寫,或消息快報,對忻州交通建設做了全方位、多角度的報道,全社會掀起關心交通、理解交通、支持交通、奉獻交通、發展交通的熱潮。
初衷效果已達,但我總感覺有些缺失,究竟想要什么缺什么,我也難以說清,于是和《山西日報》記者趙峻青、山西人民廣播電臺忻州站站長張文槐閉門再捋思路、再談想法。兩人都是業內資深記者,又是多年至交好友,對交通口跑得多、感情深,聽我絮絮叨叨述說了好一番,感受過工地火熱的現場,緊握過建設者厚厚的手繭,目睹過依黃河穿汾河扶貧路的宏偉……兩人激動萬分。針對當時地委、行署對干部轉變作風、根治“懶、散、混、空”的要求,對比交通不等不靠、艱苦奮斗、埋頭苦干的責任意識和敬業精神,終于議出一個關于干部隊伍作風建設的大議題。說干就干,在我辦公室里,三個人你一言我一語,拉條子、立架子,峻青有思想、有活力,捋思路、搭框架是好手,文槐成熟穩健文筆不凡,寫了推、推了寫,折騰三天三夜后,由峻青、文槐執筆,近萬字的述評新聞《從忻州交通看干部隊伍作風建設》終于完成。
作為交通建設的參與者、親歷者,作為“公路建設千里行”的組織者,《從忻州交通看干部隊伍作風建設》初稿出來后我非常激動,緊急安排辦公室人員連夜打印,次日一早便急忙趕赴晉西北公路嶺巖隧道,當面向智俊德局長匯報。在工地簡易棚里,一向嚴謹細致沉穩的智俊德局長認真地、一口氣讀完全文,激動得滿臉通紅,久久說不出話來,最后感慨地說:“記者真是高手,咱干到的、想到的,人家全寫出來了!”
當日上午11點多,我懷揣喜悅和信心,直接從寧武趕到《忻州日報》總編輯白煒明辦公室,白總編聽我簡單說了稿件前前后后,立即拿起十幾頁的文稿細細品讀,初覽通讀之后,凝神靜思,動手對個別字句進行了微調,更大動作是將標題改為《一面精神的旗幟》,把原來標題“從忻州交通看干部隊伍作風建設”列為副標題,畫龍點睛之筆使銜華佩實的文章更有恢宏氣勢。之后,白總編囑我趕快去重新打印,特別強調要打在8K大紙上,上下留出較大空白。
下午,按照白總編要求,我逐字逐句校對,并調整了標題和正文字體,趕下班前又送至他辦公室。其實,白總編深謀遠慮,他不滿足將這個新聞僅作為普通稿子見報,而是等待一個契機。他先和地委宣傳部部長作了匯報,將打印在8K大紙上的《一面精神的旗幟》專門呈送地委,地委領導當場作出批示。
8月4日,《忻州日報》頭版以前所未有的整版篇幅隆重推出《一面精神的旗幟》,并在報眼位置配發了地委書記和行署專員對此文的批示,肯定了這篇新聞報道,認為忻州需要資金、需要項目,更需要一種艱苦奮斗、知難而進的精神和一大批勇于實踐這種精神的干部,號召忻州的領導干部要學習地區交通局艱苦奮斗、知難而進、真抓實干的創業精神。
《一面精神的旗幟》公開見報后,轟動忻州,全地區多家單位、部門紛紛組織學習此文,對照實際找差距。地區交通局更是因勢利導,開展全系統思想解放教育活動,在成績和榮譽面前找差距、尋不足,戒驕戒躁,再鼓干勁,建樹交通新偉業。特別是地委副書記呂茂田專門寫了讀后感《漫談干部隊伍的精神狀態》,稱贊這篇報道抓得準,立意新,很有針對性,也很有說服力,并從振奮精神、艱苦奮斗、服務意識、團結奮斗等四個方面要求轉變作風,有效激發干部隊伍的奉獻精神、拼搏精神、吃苦精神、創新精神。
《一面精神的旗幟》引起了忻州上上下下的轟動和關注,從而有效推動了忻州干部作風轉變,這是新聞力量的彰顯,更是忻州新聞史上濃墨重彩的范例。(戎愛云)
(責任編輯:盧相?。?/span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