趙志峰
我和《忻州日報》是有緣的,有幾個關鍵詞把這份緣串了起來,即訂閱《改革報》;第一次發表稿件;三次獲獎;進入報社工作。
1984年4月,我走進定襄色織廠,成為一名正式工。最初分配到食堂,后到印染車間、后勤、供應科。我喜歡寫寫畫畫,一向是科室車間宣傳任務的積極完成者,平日不但給廠里寫廣播稿,還主動跑縣廣播站送新聞稿件。所以在1986年,我專門訂閱了《忻州日報》前身《改革報》,希望更好把握新聞寫作要點,提升稿件采用率。當年《改革報》創刊將近兩年,還是小版面四開報紙。我把每一期都收集起來,工余時間就仔細閱讀,尤其是上面的讀者來信和記者調查、短評等,貼近現實,既有思想又有深度,我很喜歡看,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。
進入新世紀后,受大氣候影響,廠子生產不正規頻繁放假。為了緩解生活困境,我試著走向周邊村鎮廠礦,采寫了一些新聞稿件和報告文學,2002年3月9日,《忻州日報》第2版發表了我寫的《定襄縣季莊鄉調整產業結構有聲有色》的消息,這是我第一次在《忻州日報》發表稿件。說起這個第一次,還有故事。稿子寫好后,我用方格稿紙謄抄好,騎自行車跑40里從定襄送到忻州日報社,然后再騎自行車返回。那時我誰都不認識,急匆匆跑到報社辦公樓,遇到一位女孩就詢問哪位領導值班,她隨手指了指對面,我見對面屋門上有“副總編輯”字樣,就推門進去。坐在辦公桌旁的韓少偉老師接過我的稿子看完,拿起筆在上面批了幾個字,大意是發哪日幾版,又簽了他的名字以及當日日期。我沒想到這么順當,怕影響他的工作,說了聲“謝謝”便告辭。
有了第一次,接下來路就好走了。不久,《云河集團明月公司印染廠重現生機》等也在《忻州日報》刊登。隨后我因下崗來到市里打工,用不著再騎自行車往返定襄、忻州,寫好稿子就直接送到報社。當時什么都不懂,后來學會了發電子郵件,就更方便了。2004年12月5日,隨筆《給心情增加一份亮色》發表在《忻州日報·生活時尚》,確實給我郁悶的心情增加了一份亮色。2005年春,受我們趙家營村委托,先后寫了兩篇報道村里村政廉政建設、村容村貌改觀的消息,均見于晚報。2005年8月,《忻州日報·晚報版》頭版報道了“8·7”汽車肇事案,并配發編者的話,請讀者發表看法,于是我完成一篇題為《真正豈有此理!》的短評投出,于8月15日晚報頭版見報。通過這件事,我對《忻州日報》不忘初心、為百姓代言、敢為民眾鼓與呼的魄力與堅守心生好感并敬佩不已。2011年4月11日,恰逢才華橫溢的當代著名學者、作家王小波病逝14周年紀念日,我偶有所感,寫下隨筆《想起了王小波》投出去,4月17日發表在《忻州日報·文化旅游周刊》第4版。我發現,編者不僅在頭版做了導讀,還細心地加了王小波的相關信息鏈接,從而完成了對這位英年早逝者的深切懷念。從2002年起,至今我在《忻州日報》正刊、晚報、文化旅游周刊、生活時尚發表消息、通訊、小說、散文、詩歌、評論、民間故事、照片等作品百余件,也因此知道了最初給自己編發稿件的幾位編輯——劉捷、王培玲、張引弟、郭劍峰等等老師。閑暇,端詳著厚厚的稿件采用剪貼本,感恩之余,心里是滿滿的收獲與慰藉。
三次獲獎都是出乎意料的。2008年3月,我發表于《忻州日報》的《誠信是金》獲得忻州市誠信建設促進會與忻州日報社共同舉辦的“忻州市誠信故事征文”三等獎。2009年11月29日,《活著五味》在《忻州日報·文化旅游周刊》第4版頭條見報,不久得到通知,該篇散文獲得當月“山西紅鑫”好作品獎。我沒想到,自己不經意的一次投稿,竟收獲了個發表獲獎“雙黃蛋”,心里的開心自不待言。2021年12月1日,征文《古城一日游》在《忻州日報·晚報版》發表,不久即獲得忻州市新聞中心、忻州日報社、忻州廣播電視臺、忻州文化研究院、古城運營公司聯合舉辦的“魅力古城杯”征文大賽三等獎。
2019年4月1日,我走進忻州日報社擔任質檢。從讀者、作者到工作人員,這個身份的變化讓我始料不及。別看我是一名新人,報社領導十分關心,當年10月,經忻州日報社推薦,我被山西省委宣傳部授予“2019年度山西省十大讀書人物”。捧著沉甸甸的獎牌,欣喜不已。
五年來,我雖然只是一名臨時工,但無論是報社領導,還是各位老師,都給予了我真切的關懷與理解、支持。同時,我也見識了忻州日報社采編人員無私的奉獻精神。我們看到的每一張潔凈的報紙,報紙上每一個漂亮的版面,版面上每一個獨特的欄目……都凝聚著編輯人員的心血和汗水,他們辛勤工作的許多“幕后”故事,常常讓我感動在心。源于此,我在每天質檢中,都細心再細心,盡量讓報紙以高質量的質檢結果付??;在每次投稿前,都完善再完善,盡量減輕編輯們的勞動負擔。
2024年,我60周歲了,距離我訂閱《改革報》,將近40年。40年的光陰,不長也不短,但足以讓人意識到某種緣分的存在。正是這種緣分,讓我領略到了人生路上一道美妙的風景。而這道風景的主角,便是《忻州日報》。
(責任編輯:梁艷)